历史镌刻辉煌,谱写时代华章。1956年,哈工大率先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创办了全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以此为源,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为代表的计算学科群。60多年来,哈工大计算机人听党话、跟党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打造了一批国之重器,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学科建设传奇。
一代代计算机人在党的领导下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铸就了哈工大计算机品牌和文化。按照时间线,计算学科群的发展划分成5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56年-1977年) | 党史 |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学科史 | 专业初创,出道即辉煌 | |
第二阶段 (1978年-1991年) | 党史 |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阶段 |
学科史 | 独立建系,深耕博士点 | |
第三阶段 (1992年-2000年) | 党史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
学科史 | 经天纬地,全面拓方向 | |
第四阶段 (2001年-2012年) | 党史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
学科史 | 均衡发展,学科列前茅 | |
第五阶段 (2013年-至今) | 党史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
学科史 | 勇闯一流,英名扬国际 |
1956年,哈工大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向科学进军”号召,以及《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计算技术的建立”的重大科学任务,决定创办计算机专业。
专业初创期间条件艰苦,且未聘请到苏联计算机专家指导,哈工大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由吴忠明、李仲荣两位青年教师挑大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专业,并于1956年秋季学期率先在国内正式招收本科生。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成立之初就开创了辉煌,中国第一台结构式模拟计算机、中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数字计算机、超小型记忆磁芯、大容量高速存储器、中国第一台容错计算机等,均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
1956年2月,哈工大建立计算机专业,同年,在全国最早开始招收本科生、培养研究生。
1957年1月,哈工大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结构式模拟计算机。
1957年8月,陈光熙先生受李昌校长邀请来到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并担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
1958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数字计算机,被誉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开端。
1958年9月,李昌校长陪同邓小平副总理视察正在调试的下棋计算机,邓小平副总理指示“哈工大要搞尖端技术”。
1960年,哈工大电子计算机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毕业
1962年,陈光熙主导研制出我国第一批采用“挤出-切断” 工艺的多孔磁芯及超小型磁芯。
1963年,陈光熙主导研制出小磁芯存储器,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1965年研制百万次计算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965年,陈光熙主导研制成功超小型记忆磁芯高速存储器,同比存取速度提高4-5倍。
1973年,陈光熙主导开始研制计算机容错技术,在中国首开先河。
1974-1975年,容错计算机进行总体论证,并完成整机设计和样机研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时期,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迅速增加,国内高校纷纷将计算机专业发展成为计算机系。哈工大计算机专业也在众人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成立的这一历史性时刻。从此,哈工大计算机专业步入全面开创新局面的新时期,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科学研究和探索前沿的热潮中去,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77、78级新生进入哈工大,来到计算机专业学习。同年,哈工大计算机专业恢复招收研究生。
1979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容错计算机“RCJ-1”,誉为我国容错计算机研究的先守者。
1981年,哈工大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学科被国家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点。1985年,培养出哈工大计算机系首位博士——张大鹏博士。
1985年3月,哈工大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王开铸教授担任首任系主任;同年,建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李仲荣教授担任所长。
1981-1989年,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在陈光熙教授带领下研究第五代计算机;在李仲荣教授带领下进行声图文智能计算机接口技术研究。
1986年3月,国家出台“八六三”计划,哈工大经国家批准建立计算机应用博士点。
1987年,计算机应用博士点在全国评估中名列第一,并评为全国唯一的计算机应用重点学科。
1988年,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建立“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接口系统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
1. SCJ型测速仪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大型电子计时记分显示设备获省及四机部科技大会奖和四机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2. 李仲荣教授最早开展声图文计算机智能接口技术研究,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大型电子计时记分显示设备等关键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型电子计时记分显示设备获省及四机部科技大会奖和四机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3. 高文教授在多功能感知、手语识别、音视频压缩技术上具有独创性,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4. 王晓龙教授的语句级汉字输入技术已用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高技术金奖。
5. 李生教授完成的机器翻译(汉/英机器翻译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 徐晓飞教授完成的CIMS集成平台与ERP等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党和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在党的大政方针指引下,计算机学科人才辈出,学科建设全面铺开。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确立了一批优势学科方向,形成了鲜明的发展特色,在科研与教学上取得许多丰硕成果,跻身于我国一流计算机学科行列。200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软件学院成立,是哈工大计算学科群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1992年1月,计算机系率先在国内开展多功能感知技术的研究。
1993年,胡锦涛同志视察计算机系科研成果。
1994年,江泽民同志视察计算机系科研成果。
1995年5月,哈工大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
1998年,哈工大经国家批准建立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建立“计算机软件理论博士点”。
1999年,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2000年,哈工大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徐晓飞教授任首任院长;建立软件与网络技术学院,后改为软件学院;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哈工大建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博士点。
1. 1992年,舒文豪教授牵头完成了国家“七五”重点学科技攻关项目“联机手写体汉字输入分析系统”的研制任务,通过了机电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李生教授团队先后研制出CEMT-II和CEMT-III机器翻译系统、“达雅翻译工作站”,英汉机器翻译模块随四通利方中文平台捆绑上市。
2. 1994年,获批航天总体部“神舟”数管容错计算机样机的设计任务,这是哈工大接受“神舟”的第一个重大项目。
3. 1997年,洪炳镕教授在哈工大首次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机器人足球队,并成立了国际机器人联盟(FIRA)中国分会。
4. 2000年,高文教授负责的“数字视频广播编码传输与接收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哈工大计算机学科首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王晓龙教授研究成果“四达863语音文字系统”,获得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拼音语句输入系统InSun”,获得国家科委高技术金奖。
徐晓飞教授团队开发出了开放分布式CIM集成基础结构HIT-IIS系统、基于面向参数企业经济模型的CIMS企业领导信息系统ROEM-EIS,并获得部级成果奖。
进入新世纪,国家推进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211工程”“985工程”等计划的执行。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的成立,为学科快速均衡发展搭建了平台。徐晓飞教授提出了以学科建设“方圆观”为代表的一整套科学性、系统性很强的办学理念和建院方略,使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取得了全面而突出的成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在学科评估中列第五位。新增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新增3个本科专业。高文教授、方滨兴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形成“三挂马车、五虎上将、七匹猛狼、九头牛犊”教师梯队,建立11个研究中心,凝练形成的“光熙精神”成为学科发展的坚实文化引领。
2001年,经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批准,哈工大建立“国家计算机信息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3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再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列为全国第五;新增设“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博士点;与哈工大(威海)共建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4年,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点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共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计算机学部;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建立“黑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黑龙江省生物医学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5年,新增设信息安全博士点。
2006年,新增设数字媒体与艺术博士点。
2007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列第五;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和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均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计算机学科与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网络环境下特定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获得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009年,习近平同志哈工大观看仿人机器人表演。
2011年,新增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2012年,国家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第4,软件工程学科排名第7。
中心名称 | 成立年份 | 首任中心主任 |
生物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 2001 | 张大鹏 |
模式识别研究中心 | 2001 | 唐降龙 |
智能接口与人机交互研究中心 | 2003 | 高文 |
语言技术研究中心 | 2003 | 李生 |
企业与服务智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 2003 | 徐晓飞 |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 2003 | 方滨兴 |
移动计算研究中心 | 2003 | 杨孝宗 |
数据库研究中心 | 2003 | 李建中 |
多智能体机器人研究中心 | 2003 | 洪炳熔 |
信息对抗技术研究所 | 2003 | 牛夏牧 |
空间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 2004 | 马培军 |
一脸:基于多功能感知的智能人脸识别系统
一手:基于手语识别的智能人机交互系统
一掌/一舌:基于掌纹/舌像特征识别的中医诊断系统
一衣:军用穿戴计算机及数字单兵系统
一库:并行海量数据库管理与处理系统
一匹(ERP):基于软构件的动态可重构CERP系统
一鞍(安全):基于内容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检测与防护系统
一感:军用与民用感知网系统
一言: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中文信息处理平台
一行:全自主多智能体机器人系统
一轮(风火轮):空间智能卫星机器人系统
1. 2002年,哈工大计算机学院方滨兴、胡铭曾教授负责的“国家信息安全重大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哈工大计算机学科首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2. 2006年,高文教授、赵德斌教授的研究成果“高效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及其在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中的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2000-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
获奖年份 | 项目名称 | 获奖人 |
2000年 | 数字视频广播编码传输与接收系统 | 高文、陈熙霖 |
2002年 | 个人计算与移动计算机结合的算通机技术 | 高文 |
2003年 | 基于多功能感知理论的中国手语识别与合成研究 | 高文、陈熙霖 |
2004年 | 并行海量数据库管理与处理系统 | 李建中、高宏 |
2004年 | 大规模网络的信息获取系统 | 方滨兴 |
2005年 | 人脸识别理论、技术、系统及其应用 | 高文 |
2006年 | 农业专家系统及其应用 | 王亚东 |
总结形成“三三”育人模式:以培养一流品牌人才为目标,以一流品牌人才的三种属性为着眼点,以学生工作的三条线为工作线,形成的学生工作体系。
一流品牌人才应具备的三种属性: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
学生工作的三条线:党团线、行政线、社团线。
品牌人才属性与学生工作关联表:
关联度 ☆—表示强关联 ◇—表示较强关联 ×—表示弱关联 | 一流 品 牌 人 才 属 性 | ||||||||||||
研究型 | 个性化 | 精英式 | |||||||||||
接受 | 参与 | 贡献 | 协同 | 利他 | 个性 | 自信 | 自觉 | 自主 | |||||
工作线 | 党团线 | × | × | × | ☆ | ☆ | ◇ | ☆ | ☆ | ◇ | |||
行政线 | ◇ | ◇ | × | ☆ | ☆ | ☆ | ◇ | ☆ | ☆ | ||||
社团线 | ☆ | ☆ | ☆ | ☆ | ◇ | ☆ | ◇ | ◇ | ☆ |
1. 按照“三大课程组、四个层次、五个教研室、两大实验中心”来建设教学队伍。其中:
三大课程组包括《计算机实用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组成技术》三门全校计算机公共课程组;
四个层次是指教学梯队中:责任教师、主讲教师、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四个层面;
五个教研室包括: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计算机语言基础教研室、信息安全教研室和生物信息技术教研室。
两大实验中心包括:软件实验中心、硬件实验中心
2. 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代教学骨干组成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师资队伍:
三挂马车 (教学名师和老教学带头人) | 唐朔飞教授 国家级教学名师 王义和教授 省级教学名师 王宇颖教授 哈工大教学带头人 |
五虎上将 (中青年教授) | 廖明宏教授 战德臣教授 苏小红教授 李 东教授 匡 正教授 |
七匹猛狼 (教学骨干力量) | 史先俊 陈惠鹏 辛明影 孙大烈 张 岩 姜守旭 李秀坤 |
九头牛犊 (一大批年轻教师) | 张彦航 向 琳 李 涛 骆吉洲 孙志岗 李治军 等充满活力朝气的青年教师 |
3. 2009年,王宇颖、苏小红等负责的《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C语言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支撑环境建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 获得国家精品课程4项:
获奖年份 | 课程名称 | 获奖人 |
2005年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唐朔飞 |
2006年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廖明宏 |
2007年 | 集合论与图论 | 王义和 |
2007年 | C语言程序设计 | 王宇颖 |
5. 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6项
获奖年份 | 项目名称 | 获奖人 |
2002年 | 21世纪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 | 唐朔飞 |
2007年 | C语言精品课的特色化教学改革实践与系列化教材和网络化资源建设 | 王宇颖等 |
2009年 | 软件工程国际化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徐晓飞等 |
2011年 | 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 徐晓飞等 |
2011年 | 计算机组成原理创新性实践教学研究 | 唐朔飞等 |
2011年 | 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计算机软件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苏小红等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目标阶段。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这期间是哈工大计算学科群全面高速发展、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阶段,学科建设取得诸多成绩:“网络空间安全”获批教育部一级学科;全国学科评估中计算机学科评估为A,软件工程学科评估为A-;组织了学科国际评估,获得好评;在专业建设方面,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4个新专业。2020年4月,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计算学科群,哈工大成立计算学部。
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建立主机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5年, 成立黑龙江省网络空间安全重点实验、黑龙江省大数据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软件工程与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
2017年, 成立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软件工程专业先后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ABET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一轮国家学科评估中,计算机学科评估为A,软件工程学科评估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和软件工程学科进入双一流计算机学科群;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斯法克斯教授受聘为哈工大兼职教授,并带领创建了哈工大“国际物联网实验室(IOT)
2018年,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顺利通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国际学科评估;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9年,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获批工业信息互联网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大数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联网智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2019年,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获批工业信息互联网安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大数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联网智能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2020年, 计算学部成立。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并统筹哈工大(威海)、哈工大(深圳)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 2018年,大规模网络安全态势分析关键技术及系统YHSAS,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 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资助,其中2016-2020年科研项目366项、科研经费到账5.38亿元。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4项、优青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58项;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
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0余项。
3.十三五期间,获得7项省部级一等奖
年度 | 奖励类别 | 等级 | 获奖人 | 项目名称 |
2020 |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方滨兴 | 互联网公开数据大搜索 |
2020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左旺孟 | 基于模型引导的深度视觉计算理论与学习 |
2019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王亚东 | 基因组大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 |
2018 | 陕西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左旺孟 | 针对复杂形态数据的鲁棒性机器学习理论研究 |
2017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徐勇 | 图像结构表征和识别的理论与方法 |
2016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刘挺 | 语言技术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
2016 |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王宏志 | 海量异构数据集成管理与分析技术及应用 |
1. 2018年,徐晓飞教授主持的“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协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2. 2017年,“计算机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度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
3. 2017年至今,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年份 | 级别 | 成 果 名 称 | 姓名 |
2020年 | 省级特等奖 | 中国高校慕课标准规范研究及应用实践 | 徐晓飞等 |
2020年 | 省级一等奖 | 全域教育视角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刘宏伟等 |
2020年 | 省级一等奖 | 三重迭代式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改革实践 | 战德臣等 |
2017年 | 省级一等奖 | 面向拔尖创新人才的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徐晓飞等 |
2017年 | 省级一等奖 | 借力慕课,创新资源共享教育新形态,构建学生为本教学新模式 | 战德臣等 |
2017年 | 省级二等奖 | 软硬兼顾,虚实互补,“互联网+”背景下本科生自主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 苏小红等 |
2017年 | 省级二等奖 |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及培养质量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王宽全等 |
1.影响力最大的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技术开源平台
影响力最大的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开源开放系统(语言技术平台LTP),已同600余家研究单位签署协议使用,曾在国际通用句法分析评测获得世界第一名。
2. 铸造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钢铁长城”,域名解析试验系统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研制了国家自主根域名解析试验系统,为我国在互联网管理事务中赢得国际话语权,为实现多边共治提供技术支撑。
3.中国10万人基因组计划
首席科学家王亚东教授带领616位科学家开展我国生物大数据计划,保护了国家生物数字主权,推动医疗、健康领域战略性发展。
4. 海量信息可用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多种类型和以多种方式储存的海量信息,创建一套完整的海量信息可用性理论、方法学和技术体系,为我国不断增长的信息资源提供质量和可用性的保障。
5.大数据环境下的大服务理论与方法研究
致力于大数据环境下大服务理论与方法研究,揭示服务的新规律与新理论,在服务计算领域形成了创新性学术思想与理论体系,树立了我国在服务计算领域的旗帜,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计算学科群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以“兴院、强部、荣校、报国”为使命,坚决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起点谋划好学部“十四五”发展,高位传承弘扬“光熙精神”、延续中国计算机领域“哈工大现象”。
哈工大计算机人将以服务“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契机,凝练重大方向,集聚一流师资,搭建高水平平台,产出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切实发挥一校三区一体化发展改革先行示范作用,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计算学科群努力奋斗,为学校在新百年铸就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